本文摘要:一、居延汉简是什么?“居延汉简”“居延新简”的主要内容是我国西汉武帝至平帝时期(公元前90年至公元20年)有关会计事项,包括钱谷账簿,往来、生产、费用账簿,兵器账簿,食品、饲料及其他杂类账簿。这是我...
一、居延汉简是什么?
“居延汉简”“居延新简”的主要内容是我国西汉武帝至平帝时期(公元前90年至公元20年)有关会计事项,包括钱谷账簿,往来、生产、费用账簿,兵器账簿,食品、饲料及其他杂类账簿。这是我国西汉时期会计发展的最好文物佐证。其中提到上计时:“阳朔三年九月癸亥朔壬午,甲渠鄣守侯塞尉顺敢言之。府书移赋钱出入簿,与计偕。
居延汉简是居延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,时代约在自汉武帝末年(公元前三世纪初)至东汉中叶(公元12世纪初)。对其共进行了4次考古调查和发掘,分别在1930~1931年、1972~1976年、1986年和1999~2002年。 1930年,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河(弱水)流域曾作过考古调查和试掘。
居延汉简是以隶书、章草为主,掺杂少量的汉篆和装饰书体。居延汉简用笔上有篆书圆转流动的笔意,有些偏旁部首保留着篆书的结体造型,也有隶书的波磔笔画和偏于扁方的形体,是书体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物证。
居延汉简的字体以隶书、章草为主,融合了篆书的笔意,展示了书体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物证。书写者多为戍守边疆的中下层官吏、士兵及西行商人,其风格集中展现了汉代民间书法的多样风采和韵致。既有粗犷的野趣,又饱含宽绰、恢宏的质朴,为研究文字发展及书法艺术史提供了宝贵的墨迹。
社会、经济面貌,是研究汉史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。居延汉简不仅是会计史上的灿烂篇章,也是审计历史中的灿烂一页。如个说“尹湾汉墓简牍”揭示的是汉代郡县的上计报告;那么,居延汉简所揭示的就是郡县以下的相关计簿,将居延汉简与尹湾简牍合起来理解,我们可以得出汉代较完整的会计审计制度全貌。
“居延汉简”是我国考古人员,在今甘肃额济纳河流域的汉代居延遗址发掘的木简,简称“居延汉简”。居延,汉代更名,属汉代边塞县;木简,即以木条片制作的简册(无纸时代);简,竹简、木简的统称;椟,条状木简;牍,大块状木版,所书文字数多于简,又称谍或牍书。
二、古代官僚等级划分是怎样的,各个官分别管什么?(秦朝)
六部,是指“吏部,管官吏任免、考核、升降等事;户部,管土地户口、赋税财政等事;礼部,管典礼、科学、学校等事;兵部,管军事;刑部,管司法刑狱;工部,管工程营造、屯田水利等事”。各部长官为尚书,副职为侍郎。下设郎中,副职称员外郎,下属官员有主事等。
中央官职 - 秦朝:设丞相、太尉和御史大夫,分别负责行政、军事和监察。- 汉朝:沿袭秦制,称为三公,下有九聊分管政务。- 宋代:中书省职权扩大,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。- 明代: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,首辅相当于宰相。- 清代:设立军机处,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。
中央官职方面,秦朝设有丞相、太尉和御史大夫,分别负责行政、军事和监察秘书工作。汉朝沿用了秦朝的三公制度,下设九卿管理各方面政务。到了唐朝,形成了三省六部制,三省分别为中书省(决策)、门下省(审议)、尚书省(执行),三省长官皆为宰相。
从小到大分别是亭长、里长、乡、县尉,县令、郡尉,郡守,监御史、九卿、太尉、丞相、御史大夫、皇帝。三老管理下属各亭,亭设亭长。亭长管理下属各里,里设里长。县令管理下属各乡,乡下设游徼,三老,有秩(啬夫)(管理大乡),啬夫(管理小乡)。郡守管理下属各县,县设县尉,县令。
中国古代皇室地位的等级顺序可以从中央到地方依次清晰划分。最顶端是皇帝,其权力至高无上,秦朝时期,皇帝直接管辖三公,即太尉、丞相和御史大夫,这三人共同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。
三、秦朝时期在中央和地方实行的官制分别是什么,具体内容又分别是什么?
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。皇帝之下设三公,三公为:(1)丞相,承受皇帝之命,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;(2)太尉,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;(3)御史大夫,主要管理记事,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,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、奏章,监察文武百官。
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后,构建了一套以丞相、御史大夫、太尉、九卿为核心的中央官制,共同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。九卿包括卫尉、郎中令、太仆、廷尉、典客、奉常、宗正、少府、治粟内史,各自负责不同领域的政务。地方官职 秦国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实行郡县制度,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变法后正式设立县。
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,在地方则推行郡县制。三公九卿制度,三公即丞相、御史大夫、太尉,协助皇帝管理行政、立法司法、军事事务,互不统属,互相制衡。三公之下设立九卿,分管国家和皇家各项具体事务。郡县制度。
四、秦朝的官吏等级制度是什么啊??
1、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。皇帝之下设三公,三公为: (1)丞相,承受皇帝之命,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; (2)太尉,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; (3)御史大夫,主要管理记事,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,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、奏章,监察文武百官。
2、在秦汉时期,官员的等级是通过“石”数来区分的,同时使用斛来计算各级官员的俸禄米谷。 唐代的颜师古在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的注释中对此有所阐述,但官秩的具体细节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。
3、秦朝的等级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 爵位决定身份等级 在秦朝,人的身份等级地位主要取决于其爵位。爵位是衡量个人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的重要标志,不同爵位享有不同的特权和待遇。 国家官僚体制的形成 秦朝建立了完备的国家官僚体制,官员按照职位高低和权力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。
4、秦朝的等级制度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系统,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如下:人的身份等级地位主要取决于爵位:在秦朝,爵位是衡量一个人身份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。爵位制度不仅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地位,还与其政治、经济权益紧密相关。
5、在秦朝,人的身份等级地位主要取决于爵位。爵位是秦朝等级制度的核心,它不仅代表了个人在国家的地位,还决定了其享有的特权和待遇。秦朝的爵位制度相当复杂,从低到高分为多个等级,每个等级都有其特定的权益和义务。